反乌托邦总是这么的恐怖:《黑暗世界:因与果》评测

《黑暗世界:因与果》的故事设定在1984年的东德,但这并非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上的东德,而是一个被名为利维坦(Leviathan)的公司牢牢掌控的平行世界。利维坦公司无处不在,它通过大规模监控、严格的社会阶级规则、改变心智的药物以及对忠诚者开放通往“天堂社区”的承诺,将每一位公民都置于其严密的控制之下。这种设定明显借鉴了乔治・奥威尔《1984》中的反乌托邦思想,“Mother is watching U!”如同“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一样,时刻提醒着玩家无处不在的监控与控制。​


玩家在游戏中扮演利维坦思想局的Roam干员丹尼尔麦戈文。作为思想局的干员,丹尼尔拥有借助先进技术潜入被审问者思想的能力。他需要亲历犯罪现场、与嫌犯交谈,并将调查发现上报给利维坦公司。这一设定不仅为游戏的剧情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让玩家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揭开这个黑暗世界背后隐藏的秘密。



《黑暗世界:因与果》的剧情犹如一团错综复杂的迷雾,充满了悬念与反转。游戏以丹尼尔调查一桩涉及思想局内部员工的案件为开端,随着调查的深入,玩家会发现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在调查过程中,玩家需要深入嫌疑人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中的环境往往是扭曲且充满恐怖元素的,嫌疑人脑海边缘潜伏的恐惧也会随之浮现。现实与超现实的界限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模糊不清,玩家的理智也将经受考验。​


游戏的叙事采用了碎片化的方式,将故事分散在不同的时间线和角色记忆中。从1966年的过去到当下,玩家在冒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物,需要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判断其话语的真实性。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剧情的复杂性和神秘感,玩家需要像拼图一样将各个碎片拼凑起来,才能逐渐理解整个故事的全貌。然而,也正是这种复杂的叙事方式,使得游戏的剧情理解门槛较高。许多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会感到困惑,尤其是在游戏后期,大量信息集中涌现,一些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剧情线索缺乏足够的铺垫,导致玩家难以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例如,某位重要角色在剧情中的突然转变,由于前期铺垫不足,让玩家感觉有些突兀,影响了对整个故事的沉浸感。



游戏的核心玩法围绕着潜入嫌疑人记忆展开,这为解谜环节带来了独特的设计。在嫌疑人的记忆世界中,环境往往是扭曲且充满谜题的。这些谜题类型丰富多样,有的需要玩家观察环境中的细节,通过寻找特定的物品或线索来解开;有的则涉及到逻辑推理,例如根据环境中的提示来破解密码锁。在一个场景中,玩家需要根据挂钟的钟声音色来对应数字,从而解开谜题,现场留下的各种线索为玩家提供了解谜的思路,但需要玩家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关联。​


除了传统的解谜,游戏还融入了一些独特的元素。在某些场景中,玩家需要利用相机这一工具来解决谜题和应对敌人。通过聚焦并拍摄巨大的红色眼睛,玩家可以进行基本的战斗,这种玩法为游戏增添了新的策略性和紧张感。然而,在实际体验中,部分谜题的解法缺乏足够的引导。在一场与“妈咪”的经典BOSS战中,游戏并没有明确提示玩家需要打开相机再关闭才能避开追杀,导致许多玩家在此处反复尝试,影响了游戏的流畅性。



作为一款心理惊悚游戏,《黑暗世界:因与果》中的恐怖元素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中设置了多个紧张刺激的追逐场景,当玩家在探索过程中触发某些条件时,恐怖的怪物就会出现并追逐玩家。在追逐过程中,玩家需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障碍物和通道来躲避怪物的追捕,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陷入死胡同。这些追逐场景不仅考验玩家的反应速度,还营造出了强烈的紧张氛围,让玩家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怪物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它们的外形和行为都充满了诡异感,给玩家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在一些场景中,怪物会突然从黑暗中出现,或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移动,增加了游戏的惊悚效果。然而,在部分追逐场景中,由于地图设计不够清晰,玩家可能会在慌乱中迷失方向,导致被怪物轻易追上,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和体验感。



《黑暗世界:因与果》作为反乌托邦题材和心理惊悚类型在游戏市场还是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玩家对于具有深度和创新性的游戏需求逐渐增加。如果开发团队能够根据玩家的反馈,对游戏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更新,进一步提升游戏的品质和内容丰富度,那么《黑暗世界:因与果》有望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表现,吸引更多玩家的关注和喜爱。

上一篇

再创辉煌:《失落城堡2》评测